忘了指纹辨识与脸部辨识技术吧!因研究人员指出,可从手背静脉辨识身分。
指纹取得及造假太容易,社群媒体让脸部辨识破功
近年来,生物辨识已变得越来越普遍。如今基于安全起见,从机场登机门到警察局,甚至到夜店,脸部辨识技术几乎无所不在,同时虹膜、指纹和语音辨识也广泛用于各领域。但澳洲新南威尔斯大学(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)研究人员指出,某些生物辨识方法潜藏「众所周知的安全弱点」。
新南威尔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研究员 Syed Shah 指出,可从人们碰过的表面收集指纹,并可经由指纹複製产生假指纹。藉由从社群媒体蒐集图像就能轻易规避脸部辨识技术,再者,透过隐形眼镜也能混淆虹膜辨识机制。
「静脉图形模式位于皮肤下,因此不会像指纹那幺容易留下痕迹,也不像大头照能从社群媒体找到,更不像虹膜能祕密取得。」Shah 表示。「因此,我们认为基于静脉的方法将很难恶意规避。」
透过 AI 从静脉图形模式撷取「鉴别特徵」,準确率超过 99%
研究人员使用现成的深度摄影机(即英特尔 RealSense D415 深度摄影机)对 35 个人拍了约 17,500 张照片,参与者拍摄过程要握紧拳头,建立手部静脉模式。
研究人员使用 AI 人工智慧从这些模式取出「鉴别特徵」(Discriminating Feature),表示特徵可精準辨识 35 名参与者的任何人,準确率超过 99%。Shah 解释:「静脉特徵撷取需要握拳才可办到,所以有心人很难偷偷获得静脉图形模式。」
Shah 进一步指出,虽然使用静脉辨识身分的构想非新鲜事,但通常需要专业技术,然而团队的研究工作却难能可贵使用现成 3D 摄影机就能办到。据团队发表在《IET Biometrics》期刊的研究显示,技术适用个人装置(如笔电和行动电话)个人身分辨识。
- Forget fingerprints — AI may soon use your veins to identify y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