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幺一个路边摊起家的油饭品牌,可以成为电商通路的年菜常胜军?
成立 41 年的油饭品牌呷七碗,今年推出的年菜组合在 Yahoo 购物、PChome、7-Eleven 三大通路都拿下销售第 2 名,胜过蝉联 3 届米其林一星的亚都丽緻天香楼、鼎泰丰,在 momo 购物也位居前 10。
▲ 呷七碗创办人李东原(右)。
同样着力经营年菜市场的老协珍协理丁懿娸分析,年菜品牌虽竞争者众,但如果有明星品项者通常能脱颖而出,「老协珍是佛跳墙、呷七碗是油饭,为了这支商品,(消费者会)顺势买其他品项。」
不过,油饭这个年菜明星,其实是需求剧减的「夕阳小吃」。
不甘当小店,要做全台湾生意!
进驻美食街、超商卖鲜食领先同业
根据烘焙业者统计,受少子化影响且蛋糕、饼乾等烘焙食品也加入弥月礼战场,近 30 年,全台湾油饭产值从每年 30 亿元降到 12 亿元。
但,呷七碗营收却没有因此萎缩,近年反靠着年菜和超商鲜食等商机稳定成长,近 6 年营收成长逾 33%,去年年营收 4 亿元,是全台湾用最多糯米的大户。
呷七碗董事长李东原能逆势而行的关键,是他屡屡跑在趋势前头,超前挑战。
原本在爱之味担任业务主管、理解大企业运作逻辑的他,创业伊始,即使呷七碗还只是个路边摊,他就发愿不甘只是个小店,而要「做全台湾的生意」!
1992 年,比起现在百货美食街常见的小南门点心世界要早 5 年,这家小吃摊已经开展出 6 间门市,全在黄金地段,还进驻百货公司美食街。
他更是全台湾第一批在 7-Eleven 卖冷藏鲜食的厂商。进驻百货美食街后,李东原不以此满足,「一间一间开,我什幺时候才能卖到全台湾?」于是决定与当时才 700 多间店、分店数仅约如今 8 分之 1 的统一超商合作,成为第一批进驻 4 度 C 鲜食架的产品。
为了合作,他投入 5 千万元建立食品工厂,是当时年营收的 1.4 倍,但他的盘算是: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飞速成长,「跟着它(超商),可以学一身功夫,提升我们的製造技术跟水準!」
研发新菜却尝尽苦头
鱼肉口感变、冷冻库不给力整批报废
买进设备、养成生产实力后,他又把目光转向仍一片荒芜的年菜市场。2001 年,比台湾的冷冻年菜商机崛起早了数年,就开始耕耘此市场。「生意人就是这样,想空想缝!(台语想方设法的意思)想到可以卖的就去尝试,」李东原笑说。
但领先同业,代表前方少有可以参照的经验,他得靠着自己跌撞,闯出一条路。为卖年菜组合,他得研发油饭以外的新菜色,却为此吃足苦头。
原以为黄鱼肉质细緻,做成年菜好看又有诚意,却没想到冷冻后,冰晶把鱼肉撑开,口感全变了。李东原这才发现,反而要用纤维粗的鱼肉,复热后口感才不会与现煮料理有落差;而好不容易做出一批年菜,却因为没经验、冷冻库不够力,出货前才发现理应冻成冰砖的佛跳墙,因温度降不下来,早已变质,只得整批报废。
事后,他们花 7 倍成本投资急速冷冻设备,才解决保存问题。
而且,开发新商机的先驱总是寂寞的。年菜开卖头两年,因当时消费者对冷冻复热年菜没信心,一年仅卖出不到 200 份。
李东原为促进销售,甚至自己拍起教学影片,每组年菜都附上 VCD,不只教顾客复热方法,还提点摆盘眉角,「教大家拿小黄瓜、柳丁切片,再挤甜辣酱画花,就算是冷冻年菜也能有价值感。」直到近 5 年销售成绩才大爆发,贡献约两成营收,和主力商品油饭一样多。
然而,这个总是奋力往前奔跑的人,却也曾因管理方法跟不上他的超前步伐,而狠摔过。
管理跟不上曾爆食安风波
媒体大幅报导,让创办人重建规範
2014 年,呷七碗爆发食安事件,被卫生局查获使用过期原料,而且中央厨房环境有缺失,被罚 200 多万元。当时媒体以「原料过期,呷紧弄破碗」、「超黑心!」大篇幅报导,甚至到近两年依然会有网友在它的产品推荐文下,贴出当时新闻。
「那时候就是管理不当,」李东原坦言,工厂生产品项多,因生产排程调整,没有注意到其中一支品项的抑菌剂过期,酿出疏失。「其实在那之前,工厂就有拿到 ISO 等认证,但它教的是管理方法,人还是会有疏忽。」因此事件后他规定,每个关键生产点都得有两个以上的员工「double check(再确认)」,确保规範被落实,让能力跟得上他的超前心态。
虽然近两年疫情爆发,让李东原在台北永康街、宜兰传艺中心等地方开拓新店型,吸引年轻人也把油饭推向国际的计画未收到预期成效,但自言喜爱尝试新东西、滑雪、骑马样样来,近 70 岁还在念 EMBA 的他说,不会因此放慢创新脚步,「成功就是要永远忘记背后,努力向前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