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 2014 年开始,LINE 台湾连续 6 年透过「LINE FRESH 暑期实习计画」来发掘与培育行销、资讯等领域的校园人才;而在 2020 年则将暑期实习转化举行校园竞赛,期望参赛学生提出各种方案,运用 LINE 数位工具协助受疫情波及的台湾中小企业度过难关。
从暑假实习转为校园竞赛
LINE 台湾品牌行销部副总经理陈文琪接受专访时分享「以前做过的事情是对的,不见得以后也是对的」。因为市场环境不停变化,如何一次又一次接受挑战、尝试新的事物,是相当重要的。于是这次 LINE 台湾跳脱暑期实习的範畴,以商业竞赛形式来发掘校园人才;另一方面来看,每年暑期实习仅有十几人的名额,而透过商业竞赛更能带动上百人、上千人参与,影响更加宽广。
为此 LINE 台湾从去年暑假前就已设置竞赛网站,学生能够从站上了解 LINE 的工具与资源如何运用;同时与大学生热衷的 Dcard 平台合作设置专区,也成立校园竞赛专属的 Instagram 帐号、电子信箱等,搭建交流管道。不只在线上,LINE 还深入线下,实际走访大专院校举办说明会,与学生面对面座谈。
LINE FRESH 校园竞赛从去年 7 月开放报名,历时 3 个月徵件,共有将近 600 组队伍、超过 2,300 名学生参赛,报名规模盛况空前,也超乎 LINE 台湾的预期。学生对于 LINE 提供的工具,以及如何帮助台湾中小企业有着高度兴趣。初赛作品全由 LINE 台湾资深员工评选,从中选出 16 队商业行销组、10 队黑客松组参与决赛。
初选之后,LINE 台湾事业群的主管们也受邀以「导师」身分参与活动,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来与参赛学生面对面交流。参赛学生藉由这个难得机会向导师发问,了解 LINE 服务的核心内容,也补足认知上的落差,帮助提案更加完整。更重要的是,在準备提案中难免有些不确定的想法,但藉导师们的业务经验分享更为他们建立信心。
决赛过程提供每组 8 分钟的上台简报机会,如何将想法充分展现、让评审印象深刻,是这次竞赛的胜负关键。担任其一评审的陈文琪很高兴地表示,参赛学生的提案相当完整,彷彿已能投入执行阶段;甚至他们毕业后能以这些提案进行创业,实际解决地方需求。
获得商业行销组的第一名团队「4 Biz」,提案是以伴手礼产业为出发点,运用 LINE 服务如官方帐号、酷券串连热点、旅游等,协助在地业者提升线上营运能力。第二名的「SPOT Light」团队,则针对 LINE 热点进行优化,他们赛前研究严谨,上台简报完整,也提出清楚的方案。
▲ 陈文琪认为参赛学生的提案应用多元,并结合 3、4 项 LINE 服务,超越原先的预期。
助学生做好「数位 Ready」準备
从暑期实习再到校园竞赛,LINE 深入台湾在地化,其一目的即是要培育更多的人才。现今市场对于数位工具的应用需求越来越高,如何在离开学校、投入职场之时,做好「数位 Ready」的準备显得非常重要。
陈文琪指出,人才不见得要直接进入 LINE 公司工作,也可在 LINE 生态圈里发挥所长,壮大整个生态圈。这些学生活在数位世代,有着年轻、愿意尝试的特质,是数位转型的一大助力;而要如何帮助上一世代进行数位转型,LINE 平台上的各式资源以及 2,100 万月活跃用户可提供最大的支援。他们透过像是参与竞赛等机会来了解 LINE,未来投入职场也就能实际运用在中小企业的生意上。
这次竞赛的过程中,陈文琪也细细观察到学生的表现与反应。这次官方刻意不提供样板格式,要让学生参赛时自己设法完成,为此有些人感到慌张、不知道该怎幺做。实际上,样板虽能提供思考架构,但也存有制式框架,设限了学生的创新想法;更重要的是,这种商业竞赛可以视为未来向公司、客户提案的一种过程,多是没有样板可以参考,她鼓励学生应跳脱这样的思维。
此外,很多参赛队伍是跨校、跨系合作,更有机会激荡创意火花。其实进了社会,就与不同背景、不同学校的人共事。陈文琪认为学生可以藉此审视自己除了本科能力以外,有没有第二专长或其他兴趣,多才多艺帮助自己在职场上更有竞争力。
▲ 陈文琪鼓励学生们跳脱样板思维,并与不同学校与背景的人共事,激荡创意火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