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病毒已经蔓延全球,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也开始浮现。波士顿顾问公司(Boston Consulting Group,BCG)3 月中释出一系列关于「如何思考 COVID-19 过后的经济影响」的文章,试图从历史经验中推演出肺炎过后的全球经济。《经理人》从中摘录 3 大重点。
Cv新冠引发的经济衰退,较金融危机温和
在大规模、全球性的流行病的肆虐之下,金融市场反应剧烈,也引发社会对经济衰退的担忧。然而,金融市场抛售与经济衰退未必能划上等号。一般来说,经济衰退分为 3 类:
1. 实体经济衰退(real economy recession)
即资本支出从繁荣週期转向萧条,进而阻碍经济扩张的典型衰退。除此之外,遇上战争、灾难或其他破坏事件等造成的外在供需冲击下,也可能使经济陷入萎缩。BCG 认为,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产生的衰退最有可能是这种。
2. 政策性衰退(policy recession)
当中央银行发布的基準利率过高时,会收紧金融环境和信用中介,抑制景气扩张。如 1929 年的经济大萧条,许多专家认为是政府的货币紧缩政策使然,可视为政策错误所导致的衰退。BCG 报告指出,现在不像这种状况,因为各国的利率几已触底,各国财政部长也承诺提供财政支援。
3. 金融危机(financial crisis)
金融失衡往往是长时间内缓慢累积,然后迅速爆发,进而破坏实体经济,是 3 种衰退情境中最有害的一种,因为它将导致经济体出现结构性问题,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。此次疫情是否造成金融危机风险,目前很难肯定下结论,BCG 报告提及,Cv新冠疫情导致金融失衡的机会不大,但现金流短缺可能造成压力,中小企业首当其冲。
假如Cv新冠果真造成「实体经济衰退」,代表的是短暂的需求(或供给)冲击,比政策衰退或金融危机引发的衰退更加温和。
V 型复甦最合理,但有可能走向 U 型
在疫情的影响下,全球性的经济震荡已成定局,但经济会以何种形式复甦仍不明确。根据历史经验,常见的经济复甦轨迹有 3 种:
1. V 型复甦:短期跌落、强势回升
典型的经济震荡,短期经济会呈现跌落,产出向下位移,但在危机之后会强势回升,高成长率能让损失得到补偿。因为震荡和复甦的曲线呈现 V 型轨迹,故称做 V 型复甦。
2. U 型复甦:需经一段时间,经济才会回到成长水平
指在经济冲击的一段时间后,能够回归到最初的成长路径和水平。但与 V 型相比,U 型衰退处于底部的时间更长,没有额外的高速成长来抵销损失,在震荡期产生永久性的经济损失。
3. L 型复甦:经济成长无法回到过去水平,长期发展趋缓
这是最不利的复甦方式,供给端遭到结构性破坏,恢复期后成长速度不如以往。在这个情况下,经济成长速度长期放缓,且产生永久性的损失。
过去流行病后的经济以 V 型复甦为主
BCG 以 2002 年 SARS、1968 年 H3N2(香港)、1958 年 H2N1(亚洲)及 1918 年西班牙流感的复甦轨迹为例,发现 V 型复甦几乎垄断了过去因流行病而产生的经济震荡。截至 3 月 27 日,BCG 认为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影响目前是 V 型复甦,但有可能从 V 型转向 U 型倾斜。 实际走向则将取决于疫情严重程度、疫情延烧趋势、以及政府防控政策、社会与行为反应、劳动力、资本与生产力等外部变因。
长期而言,由于疫情仍间接地(透过金融市场)或直接地打击消费者信心,或带来供给面停摆,政府与企业仍然需要密切注意疫情带来的长期经济影响。
除了经济衰退,疫情将会带来 3 种影响
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,消费者必须长期待在家中,可能会直接打击消费者信心,让他们对前景感到悲观。而供应链方面,因为病毒让生产停顿,导致无薪假或裁员,也会对社会带来冲击。BCG 将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结构性影响,整理成以下 3 点:
1. 刺激新技术、新商模的发展
从个体经济学来看,流行病的潜在危机会刺激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发展。以 SARS 为例,当时许多地方的生产线都停摆,但却开启中国消费者线上购物的契机,不只造就了中国的电子商务,也加速阿里巴巴的崛起。
现在各国学校几乎都已关闭或停课,电子学习、远距教学能否获得突破?中国武汉利用手机追蹤检疫或隔离者,是否可以发展成一种新型公共卫生工具?这都是可以思考的面向。
2. 加速全球价值链重组
从总体经济学来看,过去中美贸易战已经迫使许多公司将供应链分散到中国之外,但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,加速了全球价值链重组。许多国外企业都将供应链移回本国,或是迁移至其他国家。
3. 政权、政治中心转移
政治方面的影响也不能被排除。因为病毒传播迅速,考验各国政治制度保护民众的能力。如果时间再拉长或是情况持续恶化,更有可能发生政权转移的状况。
再往更深、更多元的政治面来看,这场不确定何时能终止的疫情,可能号召各国更紧密合作,但反过来,也可能进一步分化地缘政治中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