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世界地球日,今年也是世界地球日 50 週年,全球遭逢 COVID-19 肺炎冲击,因应疫情的产业政策与民生政策,攸关每个地球公民的未来生存环境。代表国内电动机车产业链上中下游业者的 SMAT 台湾智慧移动产业协会建议,政府的纾困政策应具备绿色思维,为环境永续尽一份心力,具体措施包括绿色纾困纳入电动机车、避免石化燃料补贴等,以利促进产业朝环保、低碳方向进行转型升级。
防疫期间正是产业转型升级契机
SMAT 台湾智慧移动产业协会表示,疫情导致人类活动减少,许多大城市的空气变乾净、河流变清澈,意外为地球带来「减碳」、「减压」的效果,这个契机让我们得以检讨过去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环境伤害。环保署曾表示「产业先不倒再谈绿色纾困」,协会认为,产业重创当下正是转型契机,建议加强推动绿色升级,否则长期而言将对环境造成更大负担。
纾困应将低碳的电动机车与受创观光产业结合
SMAT 台湾智慧移动产业协会秘书长郭锦程指出,敬请政府提出的纾困计画,同时考量「环境永续」与「产业转型」。举例来说,政府扶助受创的观光和旅游产业时,可思考在地观光产业如何结合低碳交通、低碳旅游,而电动机车就是最佳的运具选项之一。另外,国际油价下跌,政府不应完全反映国际油价下跌进行降价,而是该投资面向未来的低碳产业,不再以政府预算鼓励汽柴油等石化燃料的耗费。
协会认为,政府纾困应以降低环境负担、符合减碳需求、有利减缓气候变迁的产业为主;而电动机车不仅具备移动零排放特点,且能解决疫情期间的个人运输需求,更是台湾产业进军世界的希望。期盼政府在未来「绿色纾困」规划中,更重视电动机车产业,将绿色交通视为产业升级重点。
根据「台湾电动机车产业白皮书」,针对交通运具的排污数据进行比较,电动机车的悬浮微粒、氮氧化物、非甲烷碳氢化合物、一氧化碳等排污数据,明显优于燃油机车。而消费者调查更指出,超过六成民众愿意为了环保理由购买电动机车。
全台 1,400 万辆机车,大多数是移动污染源
协会指出,机车是台湾数量最多的移动污染源,总数高达 1,400 万辆,其中只有 37.89 万辆是移动过程零排放的电动机车,佔整体比例仅 2.7%。以号称「环保」的七期燃油机车来说,PM 及一氧化碳排放值都等同一部燃油汽车,更不用说每天在路上跑的燃油机车,其密度之高,对国人健康及环境永续造成极大危害。尤其台湾至今还在补助燃油车辆,更是对环境不友善的政策方向。
环团与立委同声呼吁:绿色转型!
因此在世界地球日前夕,超过 20 个台湾环保团体发表联合声明,强调纾困计画必须考量「绿色纾困」与「公正转型」的精神,促进台湾低碳经济。立委洪申翰近日质询时更引用 13 个欧洲国家环境部长 4 月上旬连署公开信,要求环保署在防疫期间建议行政院的纾困政策要注意「绿色及公正转型」,环保署署长张子敬已允诺签署相关声明。
世界地球日今年适逢 50 週年,协会呼吁各界重新思考台湾面对气候危机下的产业布局,以及传统经济模式带来的健康威胁。无论从社会期待或是科学数据的角度来看,绿色纾困都应该纳入电动机车政策,而近期有燃油机车业者呼吁政府调降货物税,协会建议政府应审慎评估可能产生的税损问题,并以产业转型升级的视角思考,才能做出有更利于整体台湾社会的智慧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