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v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,主要国家央行多已降息因应,利率几乎贴地,不过央行今天特别引用国际清算银行研究报告,点出目前欧美日实际情况,并未出现流动性陷阱,且央行仍有许多政策工具可用。
经济学领域当中,常常可见各式「陷阱」,一旦陷入,经济前景就容易笼罩乌云,中央银行今天便在 Facebook 说明较常听到的「中所得陷阱」、「流动性陷阱」,近期因为全球央行接力降息,后者更常被提及。
央行表示,传统理论认为,当一国政策利率降至零利率底限(zero lower bound),导致降无可降时,央行宽鬆性货币政策将落入无效的命运,难以激励经济,这就是经济学大师凯因斯(John Maynard Keynes)所谓的「流动性陷阱」(liquidity trap)。
不过央行也说,国际清算银行(BIS)日前有一篇研究报告指出,观察目前美国、欧元区及日本的实际情况,并未出现理论上的「流动性陷阱」;因为儘管短期政策利率无法再下降,央行尚有资产购买、信用宽鬆(credit easing)或前瞻式指引(forward guidance)等其他方式,影响其他利率,以及资产价格、银行放款、通膨预期等,进而激励经济活动。
另外一个常听到的经济名词则是「中等所得陷阱」(middle-income trap),央行说明,这是描述一国经济快速成长达中等所得后,后继乏力,而迟迟无法成为高等所得国家的停滞状态。
但央行补充,亚洲开发银行(ADB)于 2017 年 1 月的研究报告指出,新加坡、香港、台湾及南韩早在 1980 至 1990 年代,就陆续跨越「中等所得陷阱」;2019 年 11 月,IMF 的研究报告也指出,1960 年至 2014 年间,182 个样本经济体中,仅有不到 4% 成功跻身至高等所得之列,其中便包含台湾。
央行表示,台湾早已成功跨越「中等所得陷阱」,真正应关注的是,2017 年时,日本经济新闻曾示警,南韩、台湾虽成功跨越「中等所得陷阱」,却可能落入「高等所得陷阱」(high-income trap),须拥有成为高等所得国家的自觉,鼓励创新,自行创造新成长模式,方能因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