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氟氯碳化物的逐步禁用,一篇新研究证实,南半球的异常大气现象正在因臭氧层空洞缩小而恢复正常,原本异常受乾旱所苦的地区将能恢复多雨天气型态;至于那个长年缭绕在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破洞,也将有机会于本世纪中叶完全「癒合」。
20 世纪初,一群美国科学家首度合成出氯氟烃(Chlorofluorocarbons,CFCs,也称氟氯碳化物)做为冷冻剂,随后这种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中。1973 年时,美国化学家马里奥‧莫利纳首次提出氟利昂(一种氯氟烃)对臭氧层的危害,但当时没什幺人研究臭氧层,各国政府也不甚在意,直到 1980 年代,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臭氧层真的出现一个大洞(称为臭氧层空洞,Ozone depletion),才惊觉大事不妙。
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,主要作用为吸收有害的短波紫外线,然而臭氧层空洞不只导致紫外线抵达地面的量增加,还引起南半球大气发生重大变化,并连带影响世界各地的天气剧烈改变(尤其是南美、东非和澳洲的降雨)。
先前研究已表明,臭氧层破洞导致南半球大气层中的高速气流(Jet Stream,或称喷射气流、高空急流、极锋喷流)向南移动,其中一个副作用就是带走雨水,比如导致澳洲原本多雨的地区在过去 30 年忽然降雨减少、出现乾旱。
为避免工业产品中的氟氯碳化物继续伤害地球臭氧层,联合国会员国于是在 1987 年签署了《蒙特娄议定书》,逐步禁用氯氟烃。
议定书签订后 10 多年,科学家发现高速气流向南漂移的行为忽然在 2000 年左右停止了;去(2019)年,科学家再欣喜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,已缩至 1982 年以来最小的一次。
高速气流的异常南移现象「暂停」中
现在,由 NOAA 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科学家 Antara Banerjee 领导的团队,利用各种模型进行电脑模拟后更惊喜表明,南半球高速气流的南移行为停顿下来甚至略有逆转,驱动力并非风的自然变化,而确实是因为臭氧层恢复健康。
Antara Banerjee 还指出,臭氧层空洞到本世纪中叶将有机会完全「癒合」。
然而团队也带来另一个不幸消息──温室气体排放对大气高速气流的影响,与臭氧层破洞造成的威力差不多大;换句话说,如果二氧化碳排放继续增加,那幺高速气流将会再次南移,澳洲多雨地区将再次面临乾旱。
大气变化一直都是场拉锯战,人类若还想要美丽而舒服的天空,接下来就得严格守好温室气体的增长幅度。新论文发表在《自然》(Nature)期刊。
- International Ozone Treaty Stops Changes In Southern Hemisphere Winds
- Earth’s Ozone Layer Is Healing, Bringing Some Good News on Global Wind Movement
- Shrinking Ozone Hole, Climate Change Are Causing Atmospheric “Tug of War”
- The ozone layer is healing, new study find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