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疫情、一纸人事声明,揭开微风裁员真相-

一场疫情、一纸人事声明,揭开微风裁员真相

阿里云服务器优惠

2 月 12 日,报纸上登出斗大的标题:「震撼弹,微风惊传裁员近三成!」

儘管微风迅速提出声明,此举为依例进行内部组织调整,但这项「因应Cv新冠疫情,为百货业开出裁减人力第一枪」的传言,仍席捲了各大媒体版面。百货同业议论纷纷,在微风设柜的厂商们更忙着交换消息,电话一接通,各个都是掩不住的焦虑。

「去年底就传裁员风声」
厂商忧行销策略中断、被换

「不意外,12 月底就有在传」「有听说,各单位主管都要交名单上去!」「认识的走了两个,很担心该如何自保……」几家不同品牌的高阶主管告诉《商周》。

「我看到新闻,第一时间就传讯息给几家交情不错的(厂商),说:『赶快去找微风谈!(注:指重新确认条件)』」另一名餐饮业执行长直言,这次人事精简虽仅限微风内部,但光是分店有高层离开,对百货就可能造成负面影响。例如,原本承诺的行销策略是否会中断?继位者会不会大举撤换厂商,换成自己熟悉的品牌?「这就跟和政府谈事情,结果官员任期满了一样,乔好的,一切都得重来!」该执行长说。

这些厂商并非菜鸟,一个个身经百战,全都有进驻不同百货设柜的经验。一则裁员新闻,为何竟让所有人如临大敌?

往前追溯,第一个原因,是货款票期被一举延长了 15 天。

「信义区它最仰赖现金流」
轻资产高租金,恐影响获利

「去年中,微风一口气把新约、续约厂商的付货款日期,从以前的 15 天到 30 天,一律调成 45 天。为何改?答案是问号,」一名餐饮业总经理说。他坦言,45 天在业界虽然少见,但也不是没听过,主因是对方不做说明、直接修改合约的态度,会让厂商不自觉联想:是不是对现金的需求增加了?

这项疑惑,必须和第二个原因,也就是微风崛起的策略备受挑战,合併解读。

相较同业,微风有几个众所周知的特色。一来,它只做百货商场,不像新光三越、远百和 Sogo 都有强大的母公司在背后撑腰;二来,它只做二房东,採取不买建物,直接招商转租的轻资产策略快速扩张;三来,它是市场后进者,多次靠差异化赌赢,例如 2001 年靠精品在东区崛起,2007 年靠餐饮让微风台北车站暴红,直到近 5 年,才一举在百货林立的信义区站稳脚步。

然而,松高、信义、南山 3 家店自开幕以来,业绩不如预期的消息不断,再加上分属不同地主,更让微风「租金成本过高」的挑战越显严峻。

摊开微风公布的近 4 年营收,自 2016 到 2019 年,总营收已由 160 亿元成长至 305 亿元,屡创历史新高。然而,若对照其大股东黑松的财报,微风税后净利并未等比成长,净利率更由 2016 年的 2.7% 缩减至 2018 年的 1.83%(2019 年尚未公布)。不仅比同业低,也比过去的自己低,显现高租金已开始拖累获利。

第三个原因,就是Cv新冠疫情爆发,让餐饮业和零售业陷入寒冬,平时观光客必访的信义区,损失尤其惨重。有百货业者估算,光营收就比 2019 年同期少了三成到五成。

「放眼整个信义区,微风就是最仰赖人潮跟现金流的百货,」另一名餐饮品牌的高阶主管说得更直接:「(裁员消息)会让我觉得,是不是租金和装修省不了,所以你乾脆借机来省人力成本?」

前主管:拚年轻化+节流
每月人事成本估降低 25%

事实上,早在见报当天,微风就已发出声明,强调只是例行性的组织调整,会随着集团及新事业体拓展,持续招募更专精的人才。但《商周》侧访了数十位厂商与百货同业,不少人指出「接触过的窗口 / 合作对象被换掉」,进一步询问内幕细节时,更是众说纷纭。

「我认识的(被资遣)最高层级有到资深副理,都待 10 年左右了,而且不只一位!」与微风合作多年的厂商透露,职等从高中低阶,範围从总部到各分店都有,并未针对特定部门,单纯依绩效决定。差别在于,过去考绩乙等才会有事,但今年可能拿甲下就有机会再见,严格不少。

「预计要分 3 波,以(裁员的)比率来讲,中高阶大概 50%,基层大概 30%,」一位在这波被资遣的微风前主管坦言,年轻化和节流就是公司主要动机,目标是将每月人事成本,由 4 千万降到 3 千万。

「报上写 30% 是太夸张了啦!我知道的是原订 15%,要裁 200 人左右,目前只进行了第一阶段,」另一位品牌高层指出,这只是微风的第一刀,之后精简组织、高阶主管减薪等,都是后续可能的发展。

我们将上述裁员数字与业界耳语,全数列出向微风求证,微风全数否认,正式回覆如下:「此传闻报导极尽夸大与不实。微风从来没有证实裁员,这本来就是年度人事考核调整的正常动作。今年比率约 5%,不是裁员而且完全合法。」并强调,对有损商誉的报导,不排除採取法律动作。

至于货款延长,微风则解释,微风一直以来都是 45 天,只有少数或特例是 15 天或 30 天:「因要整合作业,所以统一定为 45 天。」

从例行调整到节省成本,从裁员 30% 到精简 5%,这件事,演变成一场各说各话的罗生门。

落差极度悬殊的数字和资讯,背后凸显的是,微风与厂商间的不信任,以及日积月累的紧张关係。

面对微风,厂商们究竟为何一个个都绷紧神经?这,可以从过去几年的事件,追溯其蛛丝马迹。

「行销的心力远大于沟通」
品牌商直言厂商共同想法

首先,微风是公认态度强势、利益挂帅的通路代表。例如 2018 年中,微风松高就曾因遭厂商控诉只给 5 天时间撤柜,闹上新闻。2019 年,微风南山一度因合作厂商台铝关门,引发厂商酝酿连锁撤柜,微风集团信义区总店长高德璇接受《商周》专访时,也直言「不适者淘汰」、「与其解释跳电,我反而会多花时间,跟厂商谈怎幺做活动提升业绩。」显现集团作风之强硬。

其次,微风南山撤柜潮的后续效应仍持续延烧。由于从停电补偿到业绩表现,厂商与微风都各执一词,据《商周》调查,最后确实有一批厂商离开了。递补加入的新厂商取得较低租金,却又意外引发仍苦撑的元老厂商不满。

「不少厂商的共同想法是,微风愿意花在行销和创造话题上的心力,远大于和我们沟通,」一位国内知名珠宝品牌总经理坦言。

最后,是「百货餐饮万灵丹」逐渐失效。前几年由于新零售崛起,百货转靠餐饮来集客,餐饮占比高达 40% 的微风南山,就是其中代表。然而,餐饮毛利低、摊提时间长、成长幅度弱的缺点已随时间慢慢浮现,Cv新冠疫情爆发后,企业取消春酒,家庭取消聚餐,「话题再多都没用,瞬间打回原形!」一位百货业主管形容。

一场Cv新冠,一场裁员风波,让微风与厂商间的信任危机浮上檯面,但也有业者中性看待。

一位电商高层认为,当领导者没把握未来是否会成长时,裁员可能是他唯一有把握,做了后自己能活下来的策略。也有另一位餐饮业老闆指出,疫情冲击对微风未必是坏事,反而可借机蹲低调整体质:「就跟人会生病一样,疫情就像一个筛选机制!不健康的企业,现在就得去处理,否则你会死掉;调养好了,你会大病一场,然后活得更好。」

过去多次在一片不看好中逆势翻身的微风董事长廖镇汉,究竟能否藉着短期疫情的契机,解决微风的长期问题?从产业到消费者,都在等待结果出炉。

(作者:蔡茹涵;

赞(0)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
  • potplayer
  • directx